搜索

杨贵妃荔枝起源

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:2022-04-20 08:51

我来回答

3个回答

热心网友 时间:2022-05-29 09:34

古来为朝廷进贡荔枝的产地,向有岭南和涪州(位今重庆之东北)两说,根据史学家保鲜啊什么的啊推测,公认是近邻长安的蜀地涪州飞驿到京,比较合理可行,岭南则保鲜有问题,杨贵妃幼年生活于蜀地,《国史补》称其“生于蜀,好食荔枝”。则她幼时就喜爱的水果更可能是本地所产,进一步考证是在距州治西北一百多里的乐温县,此地北上唐京,距离约二千里左右,仅是岭南至长安路途的一半。当地方志记载,“杨妃嗜生荔枝,诏驿自涪陵,由达州,取西乡,入子午谷,至长安才三日,色香俱未变。”所以这是一条最为可能而合理的运送荔枝路线。至此,给杨妃进贡的新鲜荔枝产在四川,终于大白于天下

热心网友 时间:2022-05-29 10:52

据传杨贵妃喜欢吃荔枝,听说海南的荔枝要比四川产的荔枝好吃,便向唐玄宗撒娇,想吃海南的荔枝。可是,当时交通不便,海南离长安有数千里之遥,运得慢了,荔枝就会腐烂。于是,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一笑,传令快马日夜兼程将海南的荔枝送往长安,路途中累死了多少匹战马,士兵们流了多少汗水,为的却是令妃子一笑,此举可与“烽火戏诸侯”一拼。本句辛辣尖刻地描绘出唐玄宗荒淫的生活,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。

热心网友 时间:2022-05-29 12:27

1.荔枝的分布和栽培历史

  无患子科的荔枝(Litchi chinensis)是具有我国华南特色的美味水果,也是热带珍贵果树之一。这种水果在世界其他地方栽培甚少,只有我国才有大量的商品栽培。其中广东栽培最多,具有的荔枝品种也较多,达67个。著名的有糯米糍、桂味、妃子笑以及名优品种增城卦绿、五华蕉核荔枝和花县蕉核淮枝等。正常年产量在七八万吨,1990年的产量为9.73万吨。福建栽培规模仅次于广东,有40个荔枝品种,主要有乌叶、兰竹、陈紫、下番枝、宋家香、绿荷苞和元红等。广西也是我国荔枝的重要产区,主要优良品种有禾荔(怀枝)、尚书怀、黑叶、桂味、糯米糍、大造等,共有品种62个。目前产量最多的是,1986年的总产量即达13.1万吨。另外,云南和四川等地也有少量的栽培。就目前的种质资源分布情况而言,它主要集中我国的岭南*带地区至热带地区。

  荔枝栽培种分布在我国北纬20—28度之间的热带和*带地区。这种植物的野生种仍有遗存,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曾在海南发现成片的野生荔枝林。除海南外,人们还在华南的广西博白县、浦北县交界的六万大山发现野生荔枝;广东西南部雷州半岛的徐闻、廉江和化州等地也有野生荔枝的分布,当地人称之为“酸枝”或“火山”。另外,地处云南热带地区的西双版纳也发现有野生荔枝林。结合野生种分布和现在栽培分布的情况来看,两广的南部和海南等华南地区,应当就是荔枝的原产地。这种热带果树的栽培起源与薯芋一样,都是我国华南“百越”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。

  从考古发现的遗物来看,不但对我们上述结论可以进一步加以肯定。而且对此种果树的栽培历史也可提供有益的线索。就目前所知,广西浦北和六万大山南面的合浦堂排曾出土过西汉的荔枝皮、核。这种事实也为我国人民栽培荔枝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提供了佐证。

  2 从文献记载对荔枝栽培地进行探源

  从文献看我国果树记载的历史,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那就是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的桃、李等蔷薇科的果树在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文献(《诗经》)中就有记载。而一些起源于长江流域的芸香科果树则到战国时期的文献(《禹贡》、《山海经》、《韩非子》等)才见记载。而无患子科的果树荔枝、龙眼等由于起源于我国华南,文献记载不但晚于黄河流域起源的桃李等果树。而且也晚于长江流域的柑橘。直到“秦皇汉武”不断开发岭南,它才逐渐为中原人所知。《三辅黄图》记载,汉武帝时,上林苑曾从华南移植过荔枝。

  尽管荔枝被记载的时间相对较晚,但有关的古代文献记载有力地表明,上述海南和广西南部的一些地方可能是最早栽培荔枝的地方。我国文献最早记载荔枝的文献是《上林赋》,文中称荔枝为离枝。根据宋代著名学者苏颂在《图经本草》中所引《扶南记》的解释,古人之所以称之为荔枝,原因在于“以其结实时,枝若而蒂牢,不可摘取,以刀斧刖?取其枝,故以为名”。清初学者屈大均在《广东新语·木语》中也认为,荔字从廾从刀,?不从力?刀?音离,割也。……本草谓荔枝木坚,子熟时须刀割乃下。今琼州人当荔枝熟,率以刀连枝斤?取……故汉时皆以为离枝。这说明海南的百姓的采荔枝法,是荔枝名称的来由。可以推想当地是最古老的荔枝原产地之一。

  另一方面,晋人张勃的《吴录》记载“苍梧多荔枝,生山中;人家亦种之。”。苍梧治所在今广西梧州西南,这里至今仍以产荔枝著称。离今天还有野生荔枝分布的六万大山也不是很远。《吴录》的记载表明,三世纪的时候那一带山区(尤其是南部山区)还有野荔枝分布,人们栽培的可能是就近驯化的良种。

  关于荔枝的驯化和发展,“火山”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原生野种。上面提到广东雷州半岛一些地方的人们至今仍把野生荔枝叫作“火山”。但这个名称在历史上许多史籍多有记载,而且是把它与广西梧州的原始种类加以记述的。

  唐代段公路记载:“南方果之美者有荔枝。梧州火山者,夏初先熟,而味小劣。其高潘州者最佳,五六月方熟。有无核类鸡卵大之者,其肪莹白,不减水精。性热、液甘乃其实也。又有蜡荔枝,作青*,亦绝美。”值得注意的是,稍后刘恂对荔枝有类似记载,说:“荔枝,南中之珍果也。梧州江前有火山,上有荔枝,四月先熟(原注:以其地热,故曰火也)。核大而味酸。其高、新州与南海产者最佳。……又有焦核者,性热,液甘,……又有蜡荔,*,味少劣于红者。”这里记述的梧州荔枝很可能仍是野生荔枝,因为它反应的正是原始的山地野生荔枝的性状,但后来成为一种栽培品种,名字因地得名而叫“火山”。

  从合浦出土的荔枝遗存和后面我们还要的一些历史文献记载来看,荔枝的栽培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根据《北户录》的记载,在唐代还出现了无核荔枝,显然当时的育种水平是很高的。但很可能都与火山这个种有亲缘关系。屈大均在《广东新语》中写道:“自挂绿至状元红,皆山枝,火山之属也。火山善变,滋味百出,随其土为高下。”这里的挂绿和状元红都是荔枝的著名优良品种,而山枝则是与水枝相对的一种生态类型。书中还说:“丁香(荔枝品种名)有大小之分,与小华山、绿罗衣、交几环三种皆绝美。是皆火山之属。”他似乎把火山当成一大生态类型荔枝的总称,而且与火山这个原始种有密切的关系。

  从上述分析来看,火山这个种最早可能是广西南部的原始种,后来广东的人们也逐渐把火山当作野生荔枝的名称。这种影响其实可能很快,因为梧州其实紧邻着广东。顺便指出,广西的博白和广东的化州和廉江在地理上也是相邻的。因此,根据野生种的现代分布和文物,以及相关的文献分析,大体可以推断,两广南部雷州半岛的邻近地区和海南岛可能是荔枝最早的栽培地。

  福建当地是否有野生荔枝笔者没有看到报道,但从宋初这里栽培荔枝之普遍,以及品种之多的情况来看,这里显然也有很长的栽培历史。并且火山这个原始品种很早就被引种到福建。现存最早的荔枝专著、蔡襄的《荔枝谱》记载有福建32个荔枝品种,之中最后一种即火山。书中记载:“火山,本出广南,四月熟,味甘酸而味薄。穗生,梗如枇杷。闽中近亦有之(山在梧州)。”说明它至迟在宋初已被引种到福建南部。

  3华南荔枝的栽培发展及其重要品种的延续和分化

  荔枝作为一种珍贵的果品为中原人所知,始于西汉初期。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“南越王佗献高帝鲛鱼、荔枝”。根据这则记载,赵佗在汉初的时候就曾将荔枝当作贡品进奉给刘邦。另外,从这条文献记载分析,当时种植的荔枝肯定是经过人工优选或接过的优良品种,否则不可能当作贡品。有关这样的推论我们还可从其它古籍中得到证明。

  《三辅黄图》记载,“元鼎六年,破南越,起扶荔宫,以植所得奇草异木。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,无一生者。连年犹移植不息,偶一株稍茂,终无花实,帝亦珍惜之。一旦萎死,守吏坐诛者十人,遂不复莳矣。其实则岁贡焉”。这条文献记载表明,荔枝在当时确实非常受欢迎,以致当时的统治者千方百计想把它移到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。当时文人司马相如写的《上林赋》还因此夸言苑中有“答还?荔枝”。由《东观汉记》等记载我们可以看出,在移植无望的情况下,统治者还是坚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得到这种珍果,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。即所谓“南海旧献龙眼荔枝,十里一置,五里一堠,奔驰险阻,道路为患。”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东汉。《东观汉记》还记载:“单于来朝,赐橙、橘、龙眼、荔枝。”另外,东汉学者王逸的《荔枝赋》中有:“灼灼若朝霞之映日,离离如繁星之着天;”“仰叹丽表,俯偿甘味”;“卓绝类而无俦,超众果而独贵”的赞美。这些都足以说明当时的荔枝是一种质量很高、非常受重视和欢迎的岭南珍果。

  由于这种水果确实堪称著名特产,因此,汉代以后有关华南的方物著作不少都有荔枝的记载。晋代著名方志著作《广志》中有荔枝的形态描述,书中写道:“荔枝,树高五六丈,如桂树,绿叶蓬蓬,冬夏郁茂。青华朱实,实大如鸡子,核黄黑,似熟莲子,实白如肪,甘而多汁,似安石榴,有甜酢者。夏至日将已时,翕然俱赤,则可食也,一树下子百斛。”书中还提到焦核、春花、胡偈、鳖卵这样一些著名品种。其中焦核是因为荔枝的核小,而鳖卵则是以形态得名,这两个品种后代一直有栽培。另外,当时的其他一些著作如《异物志》、《广州记》等也有荔枝的记载。

  根据《唐书·地理志》记载,在唐代的时候,荔枝由于其特有的美味,再次被当作贡品,这种名果为人尊崇又达到一个高峰。原因之一,是盛唐时期深受李隆基宠爱的杨贵妃特别喜爱这种美果,年年都要人从老远的岭南送来。加上杜牧的著名诗篇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的诗句之流传,更让人对荔枝的美味倾心。唐代著名官吏和诗人张九龄、白居易还分别写了《荔枝赋》和《荔枝图序》。由于统治者和官吏的重视,当时的育种水平不断提高,从上面提到的《北户录》有关荔枝的记载我们知道,已经出现了无核荔枝。唐代的本草著作《本草拾遗》也对这种美味的热带水果作了著录。
声明: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,旨在传播知识,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
E-MAIL:11247931@qq.com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