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白的菩萨蛮的赏析
发布网友
发布时间:2022-04-23 17:13
我来回答
共8个回答
热心网友
时间:2022-05-24 08:44
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,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,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。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,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。因而从整体上来说,情与景、主观与客观,又融成一片。
这首词选择的时间是一个暮色苍茫、烟云暖暧的黄昏,季节是秋冬之交。
开头两句为远景,便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,它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。这似乎是静态的写生,是一种冷色的画面,但静态之中又夹杂着主观的感受,给人一种潜在的*动感,撩人意绪。
接着,这种*动感由潜在到表面化了。“暝色”句为近景,用一“入”字由远而近,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,突出了“有人楼上愁”的人物主体,层次井然,一个“入”字使整个画面波动起来,由远及近、由潜在到表面化。
看起来是客观景物感染了其人,实际上是此人内心感受在不断深化。至“有人楼上愁”句,这个由客观到主观、由物到人的过渡完成了。这个“愁”字把整个上片惆怅空寞的情绪全部绾结在一起,同时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。承上启下,臻于绝妙。
下片立足于主观的感受上。在暮霭沉沉之中,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阶前,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。一方面,南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拓无依;另一方面,宿鸟急归无疑地使抒情主人公的内心*动更加剧烈。如果说上片的“愁”字还只是处于一种泛泛的心理感受状态,那么,现在那种朦胧泛泛的意识逐渐明朗化了。它是由宿鸟急归导发的。
“何处是归程?”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,来挣脱无限的愁绪。可是归程在何处呢?只不过是“长亭连短亭”,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。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拓、惆怅和空寞,在那十里五里、长亭短亭之间。
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,不但说明归程遥远,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。如此日日空候,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。结句不怨行人忘返,却愁道路几千,归程迢递,不露哀怨,语甚酝藉。
短短的一首词中,掇取了密集的景物:平林、烟霭、寒山、暝色、高楼、宿鸟、长亭、短亭,借此移情、寓情、传情,手法极为娴熟,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,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。
拓展资料
1、出处:
《菩萨蛮·平林漠漠烟如织》唐·李白
平林漠漠烟如织,寒山一带伤心碧。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
玉阶空伫立,宿鸟归飞急。何处是归程?长亭连短亭。
2、译文:
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,好像纺织物一般,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,触目伤心的碧绿。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,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。
玉石的台阶上,徒然侍立盼望。那回巢的鸟儿,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。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?过了长亭接着短亭。
3、创作背景:
此词作品背景已经不详。据宋僧文莹《湘山野录》卷上说:“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,复不知何人所撰。魏道辅泰见而爱之。后至长沙,得古集于子宣(曾布)内翰家,乃知李白所作。”
4、作者: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
热心网友
时间:2022-05-24 10:02
伤心寒山 空伫愁亭
——李白《菩萨蛮》赏析
作者:戴日强(清风寒士)
平林漠漠烟如织,寒山一带伤心碧。瞑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
玉阶空伫立,宿鸟归飞急。何处是归程,长亭更短亭。
李白: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祖籍陇西成经(今甘肃秦安庄浪通渭一带),他是唐代著名的豪放诗人,诗歌雄伟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,他的词也是十分有特色的,其《菩萨蛮》、《忆秦娥》二词为历代词典之祖!
此词填于作者流放期间,上阕主要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。“平林漠漠烟如织”是作者登高望远所见“织”字形象描绘出烟的迷蒙貌,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。“寒山一带伤心碧”更是李白借景移情的体现,似带的秋山色深几许也就是自己伤心几度。顿生一种寂寞惆怅的情绪,为全词立下了感情基调起笼罩全篇的作用。“瞑色入高楼”暮色渐渐染在楼上,作者的内心世界也沉浸在这种愁苦中。一个“入”字,巧妙地使整个画面活跃起来。“有人楼上愁”“愁”字完成了由景物到人的过渡,直接写出了作者的感受……
下阕是启上阕的画面而把作者的内心世界融合在景物中,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。“玉阶空伫立”是上阕所写的景物感染下的感受,“空”字写出了作者由于忧愁而感到一切都是徒劳无用的,有效地体现了游子背乡的寂寞与空荡荡的情感。“宿鸟归飞急”一句用得甚妙,运用反衬的手法,既写出了日下倦鸟急归与自己的想归而不归的惆怅心理,又触景生情反衬了自己的无限愁思,进而引出了“何处是归程”的设问。最后的“长亭更(连)短亭”虽是对前句的回答,但写得也是十分抽象的,长短亭相连,一方面写出了归程之遥之渺,要历经长途跋涉放能到达,另一方面又已亭的长、远将自己的愁思展开延伸,进发出作者的怃然忧思,令人赞叹。
这首词通过对平原笼烟、寒山凝碧、暮色高楼、玉阶宿鸟、长短连亭的生动描绘,构建出一幅凄凉的暮画,烘托出了惆怅的情感。在层层动静结合暮景的铺垫下,作者一点一点把自己忧愁的情绪展现出,令无数人产生共鸣,语言朴实而超脱华丽,令人赞叹,不愧为历代词典之祖!
热心网友
时间:2022-05-24 11:37
李白菩萨蛮赏析
《菩萨蛮》①
【唐】李白
平林漠漠烟如织,寒山一带伤心碧。
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
玉阶空伫立,宿鸟归飞急。
何处是归程,长亭更短亭。
菩萨蛮作者李白
李白,701-762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绵州(今属四川江油)人。唐玄宗时供奉翰林。后赐金放还,漫游各地。安史乱中,曾入永王磷府,因磷败而以“附逆”罪流放夜郎,中途遇赦东还,晚年飘泊东南一带,卒于当涂(今属安徽)。其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,享誉甚隆。宋本《李太白集》不载其词。《尊前集》收录“李白词”十二首,然颇多伪托。
菩萨蛮赏析的注释
①近水杨宁益《零墨新笺》考证《菩萨蛮》为古缅甸曲调,唐玄宗时传入中国,列于教坊曲。变调,四十四字,两仄韵,两平韵。
菩萨蛮的赏析
宋初《尊前集》及稍后的文学《湘山野录》、杨绘《时贤本事曲子集》,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《菩萨蛮》。黄^诳《唐宋诸贤绝妙词选》且将此词 推为“百代词典之祖”。然自明胡应麟以来,不断有人提出质疑,认为它是晚
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。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。
《菩萨蛮》是一首怀人词,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。
《菩萨蛮》开头两句为远景。高楼极目,平林秋山,横亘天末,凝望之际,不觉日暮。“烟如织”是说
暮烟浓密,“伤心碧”是说山色转深。王建《江陵使至汝州》诗:“日暮数峰青似染,商人说是汝州山”。薛涛《题竹郎庙》诗:“竹郎庙前多古木,夕阳沉沉山更绿。”多言晚山之青,可以参看。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,主观色彩很重,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,尽在其中。
“暝色”两句为近景,用一“入”字由远而近,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,突出了“有人楼上愁”的人物主体,层次井然。《菩萨蛮》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,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,所见不同,思念之情则一。“宿鸟归飞急”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,未免恋恋不返。《菩萨蛮》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。庚信《哀江南赋》有“十里五里,长亭短亭”之语。
这首《菩萨蛮》中着一“更”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。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,不但说明归程遥远,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,以与过片“空伫立”之“空”字相应。如此日日空候,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。
《菩萨蛮》结句不怨行人忘返,却愁道路几千,归程迢递,不露哀怨,语甚酝藉。韩元吉《念奴娇》词云,“尊前谁唱新词,平林真有恨,寒烟如织。”可见南宋初这 首《菩萨蛮》犹传唱不绝。
热心网友
时间:2022-05-24 13:28
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:好
热心网友
时间:2022-05-24 15:36
先占个位置
热心网友
时间:2022-05-24 18:01
读诗练口,品诗劳心。
热心网友
时间:2022-05-24 20:42
用气势磅礴的句子,写出李白的菩萨蛮的雄伟暮烟浓密,“伤心碧”是说山色转深。王建《江陵使至汝州》诗:“日暮数峰青似染,商人说是汝州山”。薛涛《题竹郎庙》诗:“竹郎庙前多古木,夕阳沉沉山更绿。”多言晚山之青,可以参看。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,主观色彩很重,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,尽在其中。
“暝色”两句为近景,用一“入”字由远而近,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,突出了“有人楼上愁”的人物主体,层次井然。《菩萨蛮》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,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,所见不同,思念之情则一。“宿鸟归飞急”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,未免恋恋不返。《菩萨蛮》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。庚信《哀江南赋》有“十里五里,长亭短亭”之语。
这首《菩萨蛮》中着一“更”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。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,不但说明归程遥远,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,以与过片“空伫立”之“空”字相应。如此日日空候,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。
《菩萨蛮》结句不怨行人忘返,却愁道路几千,归程迢递,不露哀怨,语甚酝藉。韩元吉《念奴娇》词云,“尊前谁唱新词,平林真有恨,寒烟如织。”可见南宋初这 首《菩萨蛮》犹传唱不绝。
热心网友
时间:2022-05-24 23:40
老师教过